不進入網路,就會被淘汰
不進入網際網路就會被淘汰
至於電子商務是否值得企業投下如此高的成本來經營呢?現階段我們很難用一個明確的數字去證明,企業內部網路架構的真正效益到底有多少,就像好幾年前企業都在質疑,公司要不要電腦化一樣。但是,就長遠的眼光來看,大家都很清楚,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趨勢,任何人如果要自外於潮流,即使不遭到淘汰,也必然會失去競爭的立基,無法成就出大的規糢。
不管是康柏、甲骨文、IBM或是惠普科技,這幾年都在積極轉型,將重心放在電子商業的投資上。以前電話線、傳真機是一個公司營運的基本設備,現在是網址或電子信箱,將來則可能是供應鏈系統。現在很多大廠都規定只接受從Internet來的訂單,因為這樣可以節省本身的成本,因此,企業若是無法和他的廠商、客戶用Internet做資訊連結的話,將會失去許多合作機會。就像電話等基本設備一樣,公司安裝電話並不保證這家公司會賺錢,但如果這家公司連電話或信箱都沒有,客戶或廠商無法和你順利聯絡,公司是絕對無法生存的,因為別人不知道怎麼和你做生意。
中國在全球電子商業環境中的競爭力
台灣在全球競爭環境中的發展令人囑目,中國人有很強的適應能力,這種優勢如果能妥善的發揮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之下,中國不見得會吃虧,反而還可能因為外資的進入帶來新的經營理念,有助於擴大中國企業的視界及範疇,更可以藉此機會讓一些長期受到保護的企業受到刺激,進而健全本身的體質。而且,相較於其他亞洲地區的國家,中國已經開始培養核心技術,整個資訊產業包括上下游的供應鏈及製程已正設立與初步串聯之中,這個競爭優勢應即需強化建立。
中國未來的競爭優勢,在於如何在最短時間建立起一套完整,而且在技術上領先的供應鏈系統。否則在國際現實的環境中,一但其他國家超越我們,中國目前的優勢不存在時,外商的訂單可能就會因此外移。
未來所面對的挑戰
面對速度就是一切的時代,企業的競爭壓力也就隨之遽增,怎樣結合網路科技與企業優勢,便是未來成功的秘訣。林榮堅強調,不管哪個產業,在網路時代下,都將是服務的提供者,怎樣提供顧客最佳的服務品質,便是未來成敗的關鍵。
儘管企業的電子商務化已經進行的如火如荼,但頻寬不足連帶影響到電子商務及基礎建設的規糢及發展。一但頻寬的問題透過電信法規的開放獲得解決,上網取得資訊的效益和品質將會提高非常多。其次,電子交易環境的安全性尚有待加強;除此之外,整合企業內外所有資源,以聯盟、分工的方式彌補企業原來的不足處,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,才能夠在全球競爭環境中生存。所以不管現在你是否已經進入電子商業,面對未來激烈的全球競爭,唯有及早做好準備,才不會因為喪失競爭力而面臨被淘汰的命運。